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姓名:刘涛涛

职称:预聘助理教授

导师类型:硕导

团队名称:低空跨域多栖平台动力推进研究中心

邮箱:liutaotao@bit.edu.cn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为:跨介质航行体流体动力学、超空泡航行体流体动力学、复杂多相流动的精细化数值模拟

教育经历

2014年9月–2018年6月:北京理工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 博士学位

2012年9月–2014年6月:北京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 硕士学位

2008年9月–2012年6月:北京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21年4月–今: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 预聘助理教授

2019年4月–2021年3月: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 博士后

2018年7月–2019年3月:中国光大环境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工程师

学术成果

聚焦跨介质航行体涉及的流体动力学问题,对气液多相流和空泡动力学开展了深入研究,在Physical Review Fluids、 Physics of Fluids、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Renewable Energy、Ocean Engineering 以及《兵工学报》、《船舶力学》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 SCI 论文 19 篇,EI 论文 10 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 2项。

1.建立了空泡流动模式与环境压力、通气等时变参数的关联模型,揭示了大范围水深变化条件下时变通气空泡流动演化机制,验证了以空泡多相流控制为主、水动舵翼控制为辅的水下航行体复杂流体动力闭环调控方案的可行性,为提高水下发射航行体对大范围发射条件变化的适应性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储备。

2.获得了航行体跨介质入水过程的流固耦合机制,明确了航行体高速入水直航与转平过程中的力学环境,提出了头部空化盘和尾部水动舵耦合控制航行体运动姿态的联控方案,为航行体在高速条件下的安全、稳定入水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3.解决了通气超空泡气液多相流场内部粒子的散射、均布以及壁面反光等测量技术难题,实现了不同空泡形态内部流场结构精细化测量的关键技术,提出了通气超空泡流态图谱,明确了各空泡形态特征、分布区间以及转变机制,为超空泡航行体的工程研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4.开发了源码可控的高精度跨介质航行体多相湍流流动数值计算新方法,解决了现有计算方法大规模网格并行计算和超精细流动细节模拟的难题,并拓展至极地水下发射多物理场模拟,有力促进了我国新一代水下发射航行体的研制进程。

教学工作

主讲《工程制图C》基础课程和《流体力学》、《复杂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专业课程教学,年均承担教学课时48学时,其中本科生课程教学40学时,作为主讲人参与《工程制图基础》俄汉双语课程慕课建设。

荣誉奖励

中国仿真学会科学技术创新技术一等奖(排序6)

社会兼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