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与工程



 

姓名:李异媛

职称:准聘教授b

导师类型:博导

团队名称: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

邮箱:6220240019@bitzh.edu.cn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为:免疫细胞在抗感染和炎症疾病中的功能和分子机制以及外周免疫系统调控神经类疾病的重要作用和调控机制

教育经历

2005年09月–2011年06月: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专业 博士学位

1999年09月–2003年06月:湖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 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25年01月–今: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准聘教授b

2020年06月–2024年12月: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副研究员

2015年10月–2020年05月: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学术成果

1.解析了压力诱导IBS-D患者和小鼠血清中黄嘌呤的过度产生导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详细分子机制(2024年,Cell Metabolism)

2.发现揭示了XAF1/XIAP/ KLHL22轴在维持IRF7 稳定性、避免IFN-I的过度产生以及调控先天免疫的新功能(2022年,EMBO Reports)

3.阐明了Uhrf1介导的单核苷酸甲基化特异抑制IFN-I的转录从而诱导抗病毒先天免疫的分子机制 (2021年,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4.发现去泛素化酶USP16调控IKK复合物的底物识别特异性介导NF-κB1(p105)的活化,降低IFN-I的转录,促进炎症性肠病和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2021年,Science Advances)

5.解析了克罗恩病中微量元素硒缺乏调控Th1细胞分化影响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抑制IFN-γ的产生的新机制(2021年,Immunity)

6.揭示了外周CD4+ T细胞嘌呤合成紊乱在应激诱导的精神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分子机制(2019年,Cell)

7.阐明了线粒体形态的动态变化参与调控IL-12家族细胞因子影响先天免疫细胞极化从而调控免疫应答产生大量IFN-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的分子机理(2017年,Nature Communications)